当前位置是:首页 > 创文动态 > 正文

厚植道德沃土 培育好人花开——从社区暖心事到“陕西好人榜"折射出的城市精神之光

发布时间:2025-11-14 21:27:26 来源:铜川日报 作者:杨婷

图片

11月的铜川,寒意渐浓,但一桩桩暖心故事却让整座城市暖流涌动。11月5日,2025年第二期“陕西好人榜”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延安市黄陵县举行,我市李耀玲翟晓战夫妇、赵江松3人荣登榜单;11月10日,82岁的王秀云老人在儿子儿媳的搀扶下,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川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些看似普通的瞬间,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铜川这座资源型转型城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深耕细作,更见证着“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背后的精神力量。

好人辈出

从个体善举到群体现象的精神图谱

图片

在延安市黄陵县举行的“陕西好人榜”发布现场,我市李耀玲、翟晓战夫妇无怨无悔悉心照料聋哑老人28年。赵江松25年来扛起赡养四位老人,两个孩子、照料智障妻弟的重任,照顾家庭之余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万余元,用坚守谱写爱的赞歌,他们的事迹再次让“铜川好人”品牌熠熠生辉。

翻开铜川的“好人档案”,一组数据更为震撼:截至目前,全市现有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提名奖,50人(群体)登上“中国好人榜”,46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2人(群体)入选“陕西好人榜”。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微光。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先进典型培育选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通过建立“发现—培育—宣传—礼遇”全链条机制,从社区网格员、乡村教师、一线工人等基层群体中发现线索,每月开展“铜川好人”推荐评议活动,每年举办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让好人有荣誉、受尊重、得实惠。

如今,好人精神已融入城市血脉,好人文化成为最亮眼的名片。漫步在铜川街头,“中国好人榜”“陕西好人榜”宣传栏随处可见,“道德讲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成为常态,“铜川好人”的故事通过短视频、微电影传遍网络。

善行传承

从“救命之恩”看城市文明的温度

图片

11月10日,家住市二中家属院82岁的王秀云老人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来到了王益区红旗街街道川口社区,将一封感谢信亲自送到社区工作人员马利莹、刘芳手中。时间回到10月16日上午11点,一场意外考验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王秀云老人在光明巷买菜归来,行至九州国际酒店门口时不慎摔倒,剧痛让她无法起身。路过的社区工作人员马利莹、刘芳与爱心群众一起将老人扶起,并推来轮椅将老人接到社区照料,随后迅速联系其家人。住院期间,老人反复叮嘱家人:“一定要找到这两个姑娘,当面说声谢谢!”

“我们两个是从辖区入户回来路上碰到了摔倒老人,老人当时在九州国际酒店门口坐着,我和刘芳看到后就马上过去问了一下情况。”马利莹回忆道,“马路对面就是我们社区的益小光红色驿站,我们驿站里就有便民服务设施。刘芳赶紧跑去驿站,从里面推出了轮椅。”

刘芳则谦虚道:“这真没什么,换作我们任何一位同事都会这么做。”社区党委书记李菊样的话更令人动容:“我们在显眼位置张贴这封感谢信,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在川口社区,扶老人不需要犹豫!”李菊样补充道,“以前总讨论'扶不扶',现在我们的网格员、志愿者甚至普通居民,遇到老人摔倒都会毫不犹豫地上前。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培育的结果。”

“我当时摔倒的时候,起不来就在那坐着,还有一个男的开着车路过,停下车问我咋了,我说摔倒了,他说能起来不,我说腿疼起不来,他看我坐在地上,就从车里拿了本书,让我坐在书上,说地上太凉了。然后咱们社区的同志就来了,他和这两个姑娘一起把我扶到了轮椅上,咱们铜川到处都是好人。”王秀云说道。

老人的儿子张曰庆告诉记者,老母亲四年半前曾右腿骨折,此次左腿股骨颈骨折让她格外脆弱。住院期间,老人却不断嘱咐他:一定要找到好心人,出院后要当面感谢。

“人家救了咱的命,咱要感谢呢,所以我住院的时候就让家人去找一找,一定要来见见她们,说一声谢谢她们的救命之恩。”王秀云说。

从匿名男士的善意援手,到马利莹、刘芳的毫不犹豫,再到热心群众的主动帮扶,这场爱心接力就是铜川“好人之城”建设的生动注脚。“我们要让善行成为日常,现在社区里,邻里互助、孝老爱亲蔚然成风,这就是文明的力量。”李菊样说。

精神赋能

好人文化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期,我们为何要如此重视好人文化建设?因为道德建设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更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通过打造“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我市将道德力量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全国道德模范李艳华十三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儿媳,用13年,4700多个日夜的爱与坚守,唤醒了儿媳生命的春天;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三十七年如一日照顾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多位老人,用柔弱的肩膀书写了人间大爱;十三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爱国拥军,为老人残疾人等免费修脚,为各种公益及志愿活动投入30余万元的中国好人张兰⋯⋯这些好人故事,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引领满城春风。从社区里的暖心善举,到“陕西好人榜”上的闪耀名字,我市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精神文明答卷。王秀云老人的感谢信,马利莹、刘芳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益小光红色驿站里忙碌的身影⋯⋯都在告诉我们:文明的高度,永远始于最平凡的坚守。

中共铜川市委文明办
铜川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铜川市新区斯明街5号
投稿邮箱: tcswwmb2020@163.cm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文明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