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重要论述 > 正文

鲍贻勇: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明确方向,全面深化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4-08-27 13:18:00

同志们:
  为筹备开好这次会议,今年以来,省文明办就如何深化创建文明城市等内容多次组织了专题调查研究,先后深入汉中、安康、咸阳、西安、宝鸡、渭南、铜川、榆林、延安等9个市、23个县区、60多个文明单位、社区、村镇、校园暗访检查调研精神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基本摸清了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下面,我对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回顾。
  一、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的,20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始终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与全国同步,全省广泛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治理环境“脏”、秩序“乱”、服务“差”现象,努力整顿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进入90年代,省委、省政府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凝聚干部群众力量,探索文明城市创建新路子。响应中央关于学习福建三明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号召,在全国较早开始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着力以城带乡、辐射延伸,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和城市形象。从1990年开始,先后表彰了西安、宝鸡、咸阳、汉中、榆林、渭南市为省级文明城市和碑林、金台、秦都、韩城等一批文明县(区)。这一时期,可以算作我省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一阶段。随着张家港市创建文明城市经验在全国的推广,2004年9月,中央文明委印发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面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中央文明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又开始新一轮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创建,进入文明城市创建的常态化阶段。西安、宝鸡、延安三个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并分别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连续五届、四届、两届分别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为实现创建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宝鸡市在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在每年的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文明城市测评中,我省三个提名资格城市的测评位次每年有所递进,城市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力地带动了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城区的创建,使全省的文明城市创建初具规模,辐射带动、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全省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3个、全国文明县城8个、省级文明城市7个、省级文明县城(城区)33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带动了城市其它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大部分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城都先后获得了全国或省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生态示范县区”等荣誉称号。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耕耘,在全省初步形成了“创建促文明、文明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文明城市已经成为“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的排头兵。
  二、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取得的主要成效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代表着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实力。通过创建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创建让城市更有文化,让城市更有品位,让城市更有道德,让城市更有内涵,总结我省20多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历程,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效:
  1、市民期待城市文明和谐的愿望更加强烈。文明城市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体现。城市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文明成果的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不断实现赶超进位目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同时,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愿望愈发强烈,对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对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行动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2、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县党委、政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的价值导向,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最大的惠民系统工程,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治理“脏、乱、差”入手,突破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瓶颈制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创建城市的道路、交通、桥梁、照明、通讯、水、气、暖供应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优化改善,老百姓真切的感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道路宽了、桥梁多了、交通畅了、夜晚亮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配套。
  3、城市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创建目标,依托创建活动,各市、县按照测评体系要求,因地制宜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扩展绿化面积,建设文化广场,打造主题公园,修建文体活动中心,扩建升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建成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成为广大市民读书学习,健身娱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群众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努力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回收处理率、公厕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主街道亮化率逐年提高。一些县城依托自然山水,做好美化亮化大文章,既美化了城市,又带动了旅游观光等产业的发展,凤县、志丹、神木等县城,每到夜晚,整座县城五彩缤纷,灯火阑珊,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4、更加重视思想道德内涵。当前,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结构、治理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呈现活跃复杂、多元并存的新特点。一方面,市场经济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受利益支配,受物欲所困,出现了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滑坡,道德价值和道德选择出现困惑,腐化堕落、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狭隘的功利主义等都有表现,严重的冲击着道德底线,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坏了道德规范。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维持社会和谐的行为准则。亚里士多德讲过:“人们幸福的要义在于实践德性,人类活动的目的是善,而最终目的是至善”。道德兴则国兴、家兴、业兴,道德不昌则天下不宁。近年来,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探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出台工作举措,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评选和“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推选出了杨怀保、刘华国、王敏、王振治、丁水彬等5名全国道德模范,159名省级道德模范,省、市、 县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最美人物和好人评选活动,一个崇敬好人、礼遇好人、褒奖好人、争做好人的社会导向正在三秦大地逐步形成,文明城市创建的道德内涵越来越丰富。
  5、在实践中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和永久动力。多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如西安市大力推进公益广告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培育和扶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经验;宝鸡市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全市各县(区)全面争创文明县城,率先实现志愿服务进社区,党员带头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榆林市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广泛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榆林好人”评选,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储蓄卡的经验。彬县长期坚持开展好人推选,关心关爱“彬县好人”,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的经验。志丹县加强城市综合整治和管理的经验。定边县重视创建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加大财政投入,公益广告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经验。特别是1996年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八大工程”曾经成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经验。
  三、我省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经验
  回顾我省的文明城市创建,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以下一些有益经验:
  第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前提。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实现中国梦和“三个陕西”奋斗目标的具体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属地党委政府是主导,党政主要领导是主帅。必须有“一把手”的恒心、决心、信心,把关定向,亲力亲为。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必须要统筹兼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硬环境又抓软任务,确保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确保创建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关键。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创建活动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党委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就能产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要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塑造好形象,明礼守法、谦恭友善、和谐相处;塑造好品质,修身律己、择善而处、正心诚意;塑造好人格,以义为先、诚信做人、崇尚人本。通过内外双修,推动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是核心。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创建活动把利民惠民的原则要求变为便民、助民、乐民、化民的具体举措,把民生服务目标变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方面,建设优美环境,打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塑造优美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向善向上,着力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由此而迸发出更大的创建热情。
  第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是保障。创建的内生动力源泉是机制,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文明办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各司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文明城市创建既不是宣传部、文明办的事情,也不是其它某个部门的事情,既依靠党委政府、文明委和职能部门推动工作,更要适应生活方式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延伸工作触角,不断拓展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亲和力、吸引力,做到好事大家办、新风大家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这四项经验既是过去多年实践的总结凝炼,也为深化全省创建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四、必须正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六月,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同志在全国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培训班上,严肃指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集中表现在“假”、“繁”、“急”三个方面。假,是就是一些地方做面子工程,日常工作松松垮垮,评选表彰以前临时抱佛脚,搞会战式创建,搞人海战术,搞突击迎检,许多问题在评选结束以后就“涛声依旧”,有的活动号称有上百万人参加,数字掺水、质量掺假,有的热衷于搞仪式、搞展示,当时热热闹闹,过后无声无息,对一些地方这种上头热、下头冷,领导热、群众冷,机关热、基层冷,突击热、日常冷的创建,群众很有意见,这就是假创建。繁,就是对中央文明办、省市文明办压得任务重、上报材料多、工作程序繁的情况,提出不少批评意见。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每年检查测评多,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疲于应付检查,一些基层文明办反映工作载体多,载体经常变,人少活多,小马拉大车,工作不落地,一些测评项目要求提供台账资料,卷轶浩繁,费时费力。一些地方为了迎检,沿街关门锁店,驱赶商贩,弄的鸡飞狗跳,市民满腹怨言。急,就是短期行为,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有些地方提出,两三年就要搞成文明城市,文明县城,缺乏梯度、缺乏过程,缺乏质量,有的地方只看中拿牌子、讲面子,忽视创建过程和质量,有的地方只重视领导满意,忽视群众满意,存在着片面的政绩观,搞形象工程。联系今年省文明办在全省开展的大规模明察暗访、调查研究,徐令义同志讲的这些问题不仅在我省存在,而且有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结果、轻过程。存在较为严重的奖牌到手,创建到头问题。刘云山同志反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大脑中搞建设,建设的是思想,建设的是道德,建设的是价值观。而价值观建设又需要长期的教化培养和实践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在我省一些地方却把文明城市创建当作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第一年定目标、第二年搞创建、第三年要验收,严重违背文明创建的客观规律。有的地方在创建中相互攀比,创建动机不端正,存在为了奖牌搞创建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不少干部群众一致建议延长创建周期,要求加强对创建过程的检查指导,增加创建活动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把创建活动变成对公民进行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恩教育过程,变成对公民进行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教育过程,变成对公民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过程,变成对公民进行遵德守礼和尚善尚德的道德教育养成过程,变成对公民进行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友善教育过程。
  二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重突击、轻常态。不少地方没有建立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文明办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有效工作机制。有的地方几年不开一次文明委会议,文明委成员单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各自为阵,看重局部利益。有的地方不重视文明办基础体系建设,机构不齐、人员紧缺,有的市文明办只有四、五个人,有的县只有一、两个人,别说创文工作,就连文明办日常工作任务也无法完成。有的地方为了加强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力量成立了创文办,临时抽调干部集中办公,这原本是好事,但是由于职能定位和事权划分不清楚,与文明办工作任务经常交叉冲突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一旦创建成功、命名表彰,创文办机构撤销,而文明办又无法承接创文办的全部工作,就必然造成人去楼空、事随人散、工作停滞。有的地方习惯于搞运动式的突击创建、搞人海战术,每到关键节点或有检查组下来,就全民动员、分片包干,实行“人盯人”战术,搞得草木皆兵、鸡犬不宁,弄得干部苦不堪言,群众怨声载道,检查验收一过,各种问题马上又暴露出来,这种“猫鼠”游戏式的创建方式已经成为文明创建工作的顽疾,必须通过完善创建管理办法,提高创建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彻底加以根除。有的地方,几年不向省文明办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但到了复检复查年份就一月一电话,两月一汇报,似乎所有的创建工作都只在这个年度进行。文明网建设还有较大差距,7个文明城市中西安、宝鸡、咸阳、榆林、渭南、延安6个城市已加入中国文明网网站联盟。41个文明县城只有定边、华阴、汉阴、千阳、靖边、宜君、兴平、石泉8个县建设并加入了文明网联盟。
  三是创建工作主体不突出,重形式、轻内容。回顾我省的创建历程,创建工作从导向、测评体系到考核评估、检查验收都存在着一定的思想和工作偏差,看重硬件建设、忽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只见物、不见人,偏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用物质文明建设的成绩代替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用抓卫生城市、环保城市、园林城市的方式来搞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城市干净卫生了,越来越漂亮了,但是群众对城市管理、社会风气、诚信缺失依然意见较大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文明城市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文明城市普片缺少对公民进行文明礼貌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固定平台及有效载体。道德讲堂行政色彩浓厚、普及率低、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低,使道德讲堂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公益广告宣传不能落到实处,半数以上的文明城市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一块公益广告,还有的县为应付检查,在城郊结合部的偏僻地段点缀几块,完全达不到宣传教育目的,背离“广而告之”的宗旨。截止到7月底,大多数市、县志愿服务进社区工作尚未有效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和社区网络注册登记进展缓慢,仍然停留在阶段性、运动式的志愿服务初级起步阶段,对现在倡导的“邻里关爱、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理解、落实不到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主体未很好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只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文件和工作机制,存在明显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情况。暗访中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县存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现象。本末倒置,文明办、创文办工作人员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制造”文字材料上,随机走访了两个县创文办,看到两间房子里几十个柜子全是文字材料,在反对形式主义中继续搞着形式主义,看后让人十分震惊,值得深思反省,我们到底应该到工作一线去组织群众搞创建呢?还是坐在办公室里,在文字材料上搞创建?我想这个答案应该是十分清楚的。
  四是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重面子、轻里子。文明城市创建从区域、行业、地段等方面在全省发展都很不平衡。从区域上看,现有的41个国、省级文明县城(城区),西安有9个,宝鸡有9个,占了总数的43.9%,也就是一小半,而少的市则只有一个、两个,有的市甚至连一个省级文明县城都没有。从行业上讲,有些职能部门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承担的任务要么消极应付,做表面文章,要么临时突击,搞形式主义,常态化管理不到位;车辆乱停乱放、逆向停车、占用盲道是普遍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公然把停车位划在盲道上,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整体形象和常态化管理。从地段上讲,大多数城市主街道的管理、卫生保洁、环境美化都做得比较好,但是背街小巷、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则多是管理缺失、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交通拥堵、秩序混乱,反映出在创建工作的细节上做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城边、街边、路边“三边”的部位,问题尤为突出、沙土裸露、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现象比较突出。城里是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边是自由化、无政府主义泛滥,形成强烈反差。“讲文明树新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三大专项活动不够深入持久,浮在表面、效果欠佳。行人闯红灯过马路现象、不走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在旅游景区乱扔垃圾、高声喧哗、随意涂鸦、攀爬雕像、践踏草坪等行为仍比较普遍。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不少酒店餐馆,文明用餐、节约粮食、不剩饭菜的提示牌放置还有很多空白。
  五是目标定位不明确,重数量、轻质量。我们把这项各级党委、政府最看重的系统工程之所以叫“创建”,本身就告诉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开放性、创新型的事业,需要我们以老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踏实的工作在实践中永不停歇地探索新路径、拓展新空间、创造新经验。但回顾过去的工作,由于我们在目标定位上不高,把创建工作当成阶段性“活动”去搞,而不是当作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长期“事业”去抓,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提升,走进了低层次创建、低水平达标的误区,导致我省的文明城市创建处在一种相对落后被动尴尬的地位,到目前,全省还没有一个全国文明城市,缺少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推得开的“陕西经验”、“陕西做法”、“陕西模式”,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位置不相称,文明城市的先进性、示范性不足,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不高,甚至还不如“卫生城市”的称号响亮,这种情况值得同志们深刻思考,一定要尽快找出问题症结,通过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力争在短期内改变现状,省文明办今后也将制定出台一系列举措,从制度上进行保障,解决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问题。具体工作晓燕同志将作全面部署。
  同志们,回顾总结20多年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历程,有成绩、有收获、有喜忧,也有困惑、不足和问题,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礼记,学记》里讲“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相信通过这次推进会,全省的文明城市和申创资格城市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遵循创建规律,抓住创建本质,调整目标定位,完善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质量,为开创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崭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作者系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网站编辑】admin
中共铜川市委文明办
铜川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铜川市新区斯明街5号
投稿邮箱: tcswwmb2020@163.cm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文明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