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2 10:11:00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崇德向善、成风化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追赶超越新篇章。
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知礼仪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崇德向善、成风化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追赶超越新篇章。
坚持价值引领,构建精神坐标
五年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三秦大地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必须以掌握先进思想为首要。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宣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价值是行为的标准。发挥核心价值观最深层的力量,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万条家训进万家”等教育实践活动,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庆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红色文化等教育活动……三秦大地凝聚起了文明和谐、向善向美的新风尚。
公益广告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对人们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5年来,陕西不断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形式、内容上的创新发展,举办四届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400多万元奖励优秀作品和刊播先进单位。每天在电视、广播等不同平台展播的具有陕西特色的剪纸、农民画等公益广告作品,成为一座城最为温暖的色彩。
知行合一、知行相长,“日用而不觉”,这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命所在。以“厚德陕西”道德建设为载体,立足陕西历史厚重、人文璀璨的文化风尚,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通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道德典型选树、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打造道德建设品牌,“尚德西安”“崇德宝鸡”“德善咸阳”“德润铜川”等,已成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的强大动力。
聚焦凡人善举,构筑道德高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每个人身上“长”出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道德来。从聚焦凡人善举做起,广泛开展三秦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一大批道德典型脱颖而出,仅2016年就有12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数全国第二,成为“厚德陕西”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陕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
52年辛勤耕耘不请一天假、未缺一堂课的老教师呼秀珍,30载坚守航天动力燃料微整形危险岗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不忘初心45载扎根麦田育金种的王辉,50载为老百姓义唱上万次的“人民歌唱家” 恩凤,从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个个善举终于长成美德丛林的全国文明村镇——铜川市王家砭村……这些看似平凡却善行无疆的小人物弹奏着感动你我的温暖旋律,诠释了陕西人的厚德品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力量。
截至目前,陕西3人被命名为全国“时代楷模”,7人被命名为“三秦楷模”;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9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37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63人荣登《陕西好人榜》。各地各行业评出的“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凡人善举”等3万多名,形成了群星闪耀的格局。
2015年1月17日,在西安,隆重举办2014“感动陕西人物”颁奖典礼;
2015年10月16日,在咸阳,隆重举办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
2017年2月26日,在神木,隆重举办《陕西好人榜》1-2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评选表彰的目的在于弘扬传统美德、传承精神血脉,在三秦大地孕育出更多的文明之花。通过举办表彰大会、颁奖典礼、发布仪式等方式,将向上的力量传播到角角落落,“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让“有德者有所得”,是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考问的是社会的良心和温度。全省各市县已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近一亿元,编写《德耀三秦——陕西省道德模范事迹汇编》立传,制作展播道德典型事迹短片留影,探索建立“公民道德储蓄银行”存德,出台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措施》建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道德典型的政治礼遇和社会待遇,营造好人有好报、社会敬模范、个人学模范的浓厚氛围。
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陕西省把“立德树人”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寻找美德少年”“优秀童谣征集”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冯莫林、张钊荣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表彰陕西省美德少年260名。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680所,培训校长、辅导员3000多人次,少年宫平台作用发挥明显,极大丰富了农村未成年人的课外生活。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一份份爱汇聚成滋润三秦大地爱的海洋,也彰显了文明力量和价值追求。5年来,陕西省积极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发布陕西志愿者“LOGO”,出台13份制度性文件,为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耀三秦”“三关爱”“三下乡”等系列活动,成立陕西志愿者培训学院,培育陕西特色志愿服务文化,打造“志愿陕西”品牌。029公益服务中心、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传递着温暖,促进了和谐。
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近210万名,受国家表彰的项目、集体和个人有21个,陕西省表彰的有368个。在1.6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团体、5万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推动下,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坚持为民创建 共享创建成果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共建美好新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5年来,陕西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造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把精神文明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使群众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
2015年2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隆重举行。西安、宝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陕西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精神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陕西省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创新为引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解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相适应,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建立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管理,健全淘汰退出机制,有效解决“重硬件、轻软件,重突击、轻常态,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如今,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乱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日趋减少,人们生活越来越舒适便利,做好人好事当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陕西有全国文明城市2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8个,全国文明村镇74个、全国文明单位155个;省级文明城市5个、文明县城31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共1134个,省级文明村镇185个、省级文明校园180个、省级文明社区53个。
农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陕西大力推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2015年以来,建成省级和市级重点示范县60个、重点示范村1136个,县、镇建成示范村近3000个,建成省级移风易俗示范县23个。
如今,步入农村,红白喜事有人管、人人争当广播员、你读书我买单、我为婆婆点个赞、乡风文明手绘墙、诚信农家乐评选、联村共建道德讲堂、争挂“十星级文明户”牌匾……这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事、好事,有力助推了农民群众精神脱贫,呈现了村容整洁环境美、安居乐业生活美、移风易俗民风美的新景象。
长安区黄良街道南仁村村民书写家风家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和万事兴”主题宣传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文明家庭创建,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呼秀珍、全月秋、曹建成等10户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一项项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的种子植根于道德沃土,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强化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各地各部门树立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破除道德领域顽疾。
诚信缺失、“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曾一度成为笼罩在和谐社会上空的厚厚雾霾。陕西积极打造信用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诚信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陕西省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发布制度》等,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开展“诚实劳动、诚信经营、诚敬做人”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企业”等诚信行业创建活动,多部门集中发布“红黑榜”,把失信者暴露在阳光下。全省累计限制近10万人次“老赖”乘坐飞机、高铁等,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中国式过马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任性闯红灯等陋习,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城市文明的整体形象。陕西省积极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建立“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确立文明交通主题宣传日,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文明出行、美丽陕西”“陕西好司机、好交警、文明交通志愿者”评选等活动,强化文明交通意识,保障出行安全,营造了“参与安全交通创建、共享文明交通出行”的良好氛围。
针对点菜“耍大牌”、大操大办、“舌尖上的浪费”等陋习,5年来,陕西省聚焦“小餐桌、大文明”,以宾馆饭店、学校餐厅、机关食堂为重点,广泛开展“不剩菜、不剩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餐桌行动示范店、评选文明之星服务员等活动,将文明用餐的理念贯穿到餐饮服务行业中,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适量点餐、文明用餐成为普遍共识,“光盘行动”成为人们最身体力行的行动。
游客随意攀爬文物、涂鸦“到此一游”、随手乱丢垃圾等不顾及自身形象的不文明行为,既破坏了旅游环境,也折射出国民素质亟待提高的任重道远。5年来,陕西大力开展旅游行业专项整治、“文明出境游”万人签名、“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做文明游客、为中国加分、为陕西点赞”“文明旅游我先行”“文明景区文明导游”评选等一系列文明旅游行动,打造优良旅游秩序,提升文明旅游品质。目前,全省旅游市场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游客在陕游满意度显著增强,有力发挥旅游展示陕西形象、讲好陕西故事的窗口作用。
[责任编辑:李鑫]